欢迎访问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
你的位置: > 道家哲学 >
《老子》第四十二章开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后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对前面几句话的具体化阐释,是对“三生万物”的“万物”之不断再生繁衍过程及状态之描述。
“负阴”是背负着阴,即为背向着阴;“抱阳”,即怀抱着阳,是面向阳。向阳,是万物之本能本性。这说明老子观察事物极其精细,用词十分精当。这一句,也是老子对“二”的解释。他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的“二”,指的是“阴阳”,而不是《易》所说的“太极生两仪”的“天地”。其实,天地也是阴阳二气和合而成。
《说文》曰:“沖,涌繇(通摇)也。”“沖气”,并不是指的一种气体,而是指阴阳二气鼓荡、涌摇相沖。沖作动词。阴阳二气相沖涌摇,得以相互和合,达到一种调适的最佳状态而产生新物。是“阴阳二气”生万物,而不是“和”直接生万物。《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庄子》说“成和”,将成与和连在一起,来说明万物生成的过程与状态,准确地表述了“和”的性能、本质是“成”。
阴阳二气和合,在万物生成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大作用,但老子并没有说“和”生万物,只是说了“沖气以为和”而已。“和”,也只是指的阴阳二气“和合”的作用、过程、最佳状态,不是“大道和生学简论”所说的“又可以称之为‘和气’”。
《管子•内业》有“和乃生,不和不生”的话。但管子所说的前提是“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这与老子所说“冲气以为和”,是相通相类的。所谓的“不和不生”,是指的精、形不和不生,和后才生。管子并没有将和、生二字连用,故绝不是说的“和生”。
《汉语大词典》没有“和气”、“和生”这两个词条。
《老子》中“和”字出现8次,皆没有“生”的内涵和意向。
(四)《易经》中的“保合太和”
《易经》大致可以定为周初成书,这是一部影响极大的经典著作。为什么我们把它放在《老子》之后?因为此处要引用的是《易经•乾卦》中的“彖辞”,学界基本确认“彖辞”为孔子或孔子的后学所作。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隐私(版权) 请联系站长:QQ 307017789
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2019 邮箱:307017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