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
你的位置: > 道家哲学 >
提要:有人认为“道家不以人为本”;又有人认为“老子是站在奴隶主立场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本文用老子的大量论述,来印证《老子》有强烈的人民性。老子将人看作“神器”,极度爱惜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主张救度一切人。他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他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的贪婪、腐败,并反对进攻性战争,要求统治者戒贪、节私。统治者的好坏,要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主人。老子的这些思想,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主题词:老子 人民性 以人为本 反贪 节私
1851年10月25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现在已经发现德国未来运动的意义,这就是人民性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24页)马克思将革命运动的最高原则看作是人民性。其实,古代一切文化典籍和现、当代精神文化产品,其价值、意义的考量,最基本、最高的原则,仍然在于是否具有人民性,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愿望、喜好、利益和需求。
《老子》流传了2500多年,其所以经久不衰,(在全世界,翻译语种及发行量据说已经超过《圣经》跃居全球第一;《纽约时报》列出全世界古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共有10位,老子居于首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人民性以及既深刻又广普的哲理性。后文,我们对《老子》的人民性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怜人,救度人
《老子》从西汉初、中期被尊之为“经”,到东汉道教产生后老子被奉为“太上老君”,其人其书皆逐渐被神圣化了。然而,《道德经》与佛经、《圣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道德经》是老子在世时著的书,全说的是“人的话”,而佛经、《圣经》是释迦牟尼、耶稣成佛、成上帝之后传授、默示的“经”,全说的是“神的话”。
整部《老子》,把“道”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总根源、总根据。但老子言道论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在于人,在于人的社会,在于社会的人,在于人的方方面面,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学、社会学的思想库、百科全书。全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
(一)将人看作是“神器”
老子把人看得非常神圣。第二十九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神器”,犹言“天下人是神器”,或曰“天下之神器”。神器即神物。这里的“神”,不是神鬼、神仙的“神”,而是神奇、神妙,有灵性,不同于一般的“物”,而是神物。他有思想,有智慧,需要自主,自由,“有为而治”的过分约束、管制是不行的。所以说“不可为也”。“天下”就是指的天下民众、民心,“取天下”,就是获得天下民众、民心。
老子认为:“凡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凡物”,即言凡是神器、神物。“或行或随”,是说有的前行,有的随后。“或嘘或吹”,是说有的嘘暖气,有的吹寒风。“或强或羸”,是说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或载或隳”,是说有的能承载,有的在危坏。老子用连续的排比来描述具有灵性的“神物”,是百人百性,各有不同,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性格特征。不能强取,也不能硬性地“有为而治”,更不能当无灵性之物去执持、把玩,只能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反之就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因此,老子告诫统治者做事情、行法令,必须要将轻重、分寸之合适度把握至恰到好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必须像圣人一样行事,“去甚,去奢,去泰”,不要走向极端。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隐私(版权) 请联系站长:QQ 307017789
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2019 邮箱:307017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