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
你的位置: > 道家哲学 >
远古的君主“忠于民”,“以贱为本”。但是后来的君主、侯王以至于秦以后的皇帝,权力集中,至高无上,“孤家”、“寡人”、“不榖”,所谓的自谦,已完全成为专制独裁的遮羞布。
“此其以贱为本耶”是反问句,是说老子所处的当世——春秋末期,君主、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是真的“以贱为本”吗?老子的回答是否定的:“非乎!”即言“不是这样!”
正因为不是这样,所以才“致数誉无誉”。称孤、称寡、称不榖,数数想得到老百姓的称誉,结果如何呢?“无誉”!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是全章的结论。老子是要人们特别是君主、侯王不要只想“碌碌如玉”般的高贵,而是要宁愿“落落如石”般的贫贱。因为“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如果无休止地求贵,求高,老子警告曰“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蹶”,是失足、倒台的意思。即是说,你侯王虚伪地、假惺惺地“自称孤、寡、不榖”,是得不到平民百姓的赞誉和拥护的。如果这样,而且无休止的“贵以高”,就会倒台,覆灭。
“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老子将这个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老子以物理比喻事理。高楼大厦,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必然倒塌。身份高贵的君主、侯王,如果不以贫贱的平民百姓为根本,就必然倒台,倾覆。老子两用“必”字,其意在强调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四十二章老子在“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之后说:“强梁者不得其死。”“不得其死”,犹言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得好死”。说明老子对自称“孤、寡、不榖”,实则非常强暴的“王公”,痛恨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同时也可以想见他对柔弱者的同情与怜爱到了多么热切和真挚的程度!
其三,民众是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第七十二章),是直接提醒、警告当权者。“威不能治民,民不能堪其威”,必然使“民不畏威”。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众连“死”都不畏惧,何以畏惧“威”?上层统治者“狭”民众之“所居”,“压”民众之“所生”,到了民居无所居,生无所生的时候,即“苛政猛于虎”,“民不能堪其威”,则冒死发威,聚众造反,这就必然会“大威至矣”。这个“大威”,首先指民众造反的巨大威力。对统治者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大威胁。王弼说“天诛将至”,实则是民众“替天行道”,顺应了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
平民百姓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真正是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者。老子的这一思想很快在秦朝末年就得到了验证——陈胜、吴广起义,彻底推翻了秦王朝的一统江山!
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对朝政腐败,反对进攻性战争
第一,强烈反对朝政腐败
第五十三章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誇;盗誇,非道也哉!”
开头几句是说:“假使我坚定而有智,必然要行走在大道上,唯恐误入歧途。大道很平坦,而人们总是爱走捷径邪路。”这是比喻性陈说,为后文的论述铺垫蓄势。“施”作“邪”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是说“朝廷十分污秽肮脏,致使田园荒芜,仓库虚空”;然而,“朝廷的当权者还穿着文饰华美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酒足饭饱而厌饮食,钱财货物用不完”,腐败不堪!他们不劳而获,却还洋洋得意地夸耀着他们的财货富有,老子说“是谓盗誇”。“盗誇”,完全是一种盗贼的嘴脸,强盗的逻辑。所以,老子说:“非道也哉!”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隐私(版权) 请联系站长:QQ 307017789
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2019 邮箱:307017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