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
你的位置: > 道家哲学 >
另一方面,“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返朴归真的向后看,何尝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难道人类希望永远处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旋流中吗?由此也可说老子的追求是超前的。
老子说“少私寡欲”,而不说“无私绝欲”,可见用词之准确,思维之精细。
第十六章曰:“知常曰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容”,就是宽容、包容、接纳的意思。知常能包容人者必不自私;不自私者必能公平公正,公而忘私,克己奉公,故能为王、为君。
在古代认为“王权神授”,做王者乃是天意,所以将皇帝称作“天子”。“王乃天”,是说王代表天。“天乃道”,天代表道;“道”是永久不变的,故说“道乃久”。“知常”那就是了知了“道”,也就会像“道”一样,天长地久,“没身不殆”。
老子对执政者、治国者的要求是公平公正,公而忘私,克己奉公,故能为王、为君。
反腐败、反贪婪,从根本上说是节制私心、私欲的问题。
第二,反对进攻性战争
第三十一章曰:“以道作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还。”
老子首涉军事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极高思想境界与人类和平相处之美好愿望的重大问题——“不以兵强于天下”,就是说不依靠军事力量来表示自己的强大而在天下逞强,那当然也不会主张以战争的方式征服别的国家。
战争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历代的更替都是通过战争解决争端的。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新中国也是靠武力打出来的。但战争终归要千百万人头落地,其残酷性是不言而喻的。片面地反对战争是不行的,因为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必须竭尽一切可能防止战争,争取和平,这正是我们中国在目前解决世界各国争端中所坚守的方针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战争有时确实很难避免,但绝不能宣扬“穷兵黩武”主义。
老子的“不以兵强于天下”,从方向和未来、长远的角度看,不但不错,而且表现了他珍爱生命和期望人类和平相处的至高思想境界。
老子主张“以道作人主”,亦即以道为指导作君主。他反对“以兵强于天下”,不进行侵犯性战争,但又不反对防卫性战争。善于用兵的军事家在“道”的精神指导下应战,只要取得济危的结果,就要马上停止战争,“不以取强”,就是不以兵逞强。不以兵逞强的思想对当今世界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其针对性仍然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往往欲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称霸世界,常搞什么联合军演威慑他国,使世界难有宁日。这就显得老子思想光辉之亮丽,人格之伟大,精神之不朽。
“果而弗伐”,意思是取得了济危的结果之后不再反过来讨伐对方。这和鲁迅的“痛打落水狗”,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以及一般所说的“除恶务尽”,距离颇大。毛主席还说过“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不仁慈”。这两种似乎对立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究竟孰是孰非,这必须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战双方具体情况及战争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这个问题很复杂,并非我们这里要解决的问题。老子是针对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争霸而言,只要能取得防范济危的结果就行了,不必再反过来进攻别国,以避免为了争霸逞强而造成生灵涂炭,这绝对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十分正确。
老子认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隐私(版权) 请联系站长:QQ 307017789
道家文化(香港)研究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2019 邮箱:307017789@qq.com